把整块玉石镂空成链,环环相扣,这在玉雕中俗称“链子活”,是一项既难又险的“绝活”。近日,扬州玉雕国大师王金高用三年心血精心打造完工的新作品《活环·内链瓶》,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对“链子活”的认知,跟传统的链条都在器皿外部雕刻不同的是,他选择了难度更高的“瓶中琢链”,通过只有鸡蛋大小的瓶口,在瓶内雕刻出一条带活环的完整链条,再次展示了“扬州工”的精妙。
瓶中琢链
扬州玉雕大师挑战绝技
在玉雕中,链雕作品常出现于炉、瓶、灯、塔、熏、片、锁、坠等器物之上。链雕工艺,对玉雕师的技艺要求极高,既难又险,没有足够深厚的雕刻功底,一般不会轻易尝试。
王金高的这件《活环·内链瓶》,把“链子活”玩出了新高度。这件作品不但造型优美,瓶身“日月同辉”“万象更新”“人寿年丰”的图案构思设计巧妙。揭开瓶盖慢慢往上提,只见两条有数十几节玉链条组成的精美“项链”出现在眼前,链条的另一端连接着一只直径6厘米的活环,刚好被瓶口卡住,绝妙的设计、精美的做工,让人大开眼界。
虽然说“链子活”是扬州玉雕一绝,扬州擅长“链子活”的玉雕师也大有人在,但传统上,玉链大多在器皿外部雕琢。选择在器皿内部雕琢,绝对可以说是大胆尝试。业内人记忆中上一件类似的作品,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玉雕大师刘筱华、陈荣贵创作出“内链双瓶”,这件连体瓶的两个瓶盖之间,连接着一条长达75节的活链,整条活链是从瓶胎内部掏出,环环相扣,精巧玲珑。作品一出便引起轰动,当时被业内誉为“空前绝后”,此后几十年无人敢尝试。
而王金高偏偏喜欢挑战。终于在三年前,一次偶然机会,王金高获得一块辽宁产的河磨玉大料,原料玉质细腻无绺裂,厚度大,很适合做器皿。王金高感觉时机来了,决定就以此石了却毕生心愿,将其雕琢成一件“活环·内链瓶”作品。
三年一“剑”
5厘米瓶口“掏”出一片天地
俗语中,常用“针尖上跳舞,麦芒中绣花”来形容一件事的艰难。
链雕难在“取其材而不离其体”,链条取材于玉石本身,要避开原石内部瑕疵;险在每根链条的琢制,必须环环相扣,若损一环,则功亏一篑。而通过直径只有5厘米的瓶口在瓶内雕链,则无疑是难上加难、险上加险,必须,艺高胆大。
首先是要“胸有成链”。设置好布局,确定好取材部位,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确计算,一刀一刻、一分一毫,都容不得半点差池。
“图”难画,“施工”更难。玉雕瓶要采用“掏膛”的绝技,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只留薄薄的壁身。而王金高的这件“活环·内链瓶”不仅要“掏膛”,还要“掏”出一根完整的玉链。开口仅有5厘米瓶膛内,现代工具不好进、灯光难进,手又不能抓,连固定都很难,在里面雕琢完整的链条,难度可想而知。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与传统的玉链两端都是固定的不同,王金高的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地在瓶膛内雕琢了一个直径6厘米的活环,精美的玉环与链条相连,使得链条既能在瓶内“活动”,又难出瓶口。
回忆起雕琢的过程,王金高仍不禁感叹:“说是三年功夫,其实是一生心血。” “玉雕需要用心、用脑、用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容不得半点马虎,打磨的是玉器,也是自己的心性。”这是王金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件作品正是最好的写照。
为艺“痴狂”
在顶级大赛上摘金夺银
三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活环·内链瓶”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业内惊叹。
前来参观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原扬州玉器厂生产副厂长茅竹华称赞这件《活环·内链瓶》不仅是对扬州玉雕传统工艺的继承,也是一次重要的创新和突破。“相对于刘筱华前辈的‘内链双瓶’可以在双瓶口两头施工,王金高的这件作品在单独的一个瓶口内施工,操作难度更大,瓶内的活环设计,也是一大创新亮点。”
事实上,作为新一代的扬州玉雕大师,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一直是王金高孜孜不倦的追求。比如,在故宫博物馆,有一件玉雕“孤品”,是用一整块玉雕琢出的三股绞丝活环手镯,工艺之绝妙令人赞叹,但制作工艺却早已失传。王金高却知难而进,很多年前就开始琢磨这一工艺,在十余年间试制了逾百次,最终让失传手艺“重生”。此外他还提升了绞丝手镯的制作工艺,从传统的三股五旋活环工艺发展为了三股六旋活环,使得作品更加紧凑。玉镯的设计和创作,也让他获得了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玉星奖的“最佳工艺奖”等诸多荣誉。
2006年以来,王金高创作了各种造型的炉、瓶、壶、碗等作品,在全国玉器“百花奖”“天工奖”等顶级大赛上获金、银、铜奖,受到业界的关注和好评。2016年起,他已创作了十多件作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设计专利。记者 何世春 肖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