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爱玉,数千年热度不减,近年来更是掀起藏玉热潮,催生了玉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但如何赏鉴一件完美的玉雕作品,普及一些玉雕常识也就很有必要了。
一、温软润泽的玉质美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石之美者为玉”,简单说就是那些具有美丽光泽的石头称之为玉。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温润如玉”和“珠圆玉润”的说法,按照个人的理解,玉应该有一种温软润泽的美,这是来自玉质、题材和造型共同传递给人的一种审美体验。
因为珠圆,方能玉润,所以玉雕的造型应该是圆融的、曲线的、优美的,而不是那种生硬的、直线条和平面化的处理。
二、天人合一的玉雕美
玉雕和雕玉不仅仅是一个词组次序的问题,更多反应的是一个对待玉雕的态度问题,是把玉的美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人的意志放在第一位的问题,这直接导致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是探求玉料最佳适合表现的题材?还是更多展示作者个人人为的创意?
我们更提倡的是敬畏生灵,尊重手中的每一块玉料,做到“大美不琢”和“掩瑕为瑜”,始终坚持“玉雕”艺术应该把玉放在第一位,雕放在第二位,雕是为了不雕,玉雕的目的是为了玉质更完美的呈现。
三、简约置白的布局美
因为大美不琢,就有了玉雕作品构图布局的提炼和概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样的描写,一组细腻的特写定格,似漫不经心地描绘出几多离愁别绪,这也是文人绘画“孤寂清瘦”的意境所在。
文人画高雅的格调气韵,具体表现为构图上大量的留白所带给我们的意象空间,正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天地做成的画幅中一片绢素,只有一个墨点孤寂清冷独处,这便是中国艺术中的境界,简约而不简单的高度概括与省略。
需要强调的是,简单的是形式,是高度概括提炼的构图和造型;丰富的是内涵,是其无尽的想象空间。传统绘画大面留白,高度概括、极为简约的布局美,也是当代玉雕需要传承借鉴的。
四、圆融和谐的空间美
从“珠圆玉润”说开,只有圆、才能润,从而决定了玉雕造型更多使用球形的体块关系。玉雕中的空间造型被行业内称为“推活儿”,不同于西方雕塑强调体块和空间造型的写实化处理,从某种意义上,玉雕的体积是球形体块与传统线条艺术共同造型所呈现出的,一种压缩过、弱化和虚化了的写意空间,更多强调的是“圆润”的造型整体。
也只有如此,才能将玉质美展现出来。反过来,如果真正按照雕塑的处理,往往已经做过了很多。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圆融的空间造型也更多契合着民族“圆融、和谐”的审美理想。
五、精深高妙的曲线美
玉雕造型中很多空间的处理手法,更多吸纳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处理技巧,除了叠压和穿插来塑造前后空间,更多借助于线条的组织和运笔过程中的轻重提按变化来表现体积、质感和韵律,强调结构线和边沿线的组织关系,通过微妙的体块转折变化来塑造形体。
在这些方面,传统薄艺玉雕已经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布局和线条处理的精妙运用到了极致,这是我们需要仔细揣摩研读的。
六、切磋琢磨的自然美
传统玉雕艺术讲“如切如磋”,“磋”即磨,要体现出玉的“润泽之美”,玉需要经过打磨抛光,将人工痕迹减弱,玉质美展现出来。雕的目的是为了玉更美,而不是技艺的炫耀,很多事物自然状态下的美好往往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大美,在玉雕雕刻的后期,应该努力还原自然之美,使玉质美和造型美完美的融合,将现代工艺人为工具的痕迹减至最少,所以,琢磨从某种意义上说,宛若大浪淘沙,经过时间的沉淀,将一切人为因素重新回归自然。
玉雕的抛光更需要注重因材施艺,不同材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区别对待,有所强调,将玉质该有的润泽之美完美呈现。市场中间出现的一些不能抛光的作品,个人以为,是对玉雕艺术本真的一种曲解,是片面强调人为的一种驱使,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玉雕工具“利”了,玉雕“味道”反而不足了的原因之一。
美玉良工,如切如磋,雕刻琢磨,只为玉雕温软润泽的美感呈现,天人合一,大美不琢,掩瑕为瑜,只为美玉经典的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