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羞花解语,温柔玉生香。”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总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温润细腻的玉石,以纯洁、优雅、柔和、含蓄等特性,在人们心中化身为美好、高贵的象征。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关于“玉”的文化,根植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石之美者
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许慎《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意思是美丽的石头被称为“玉”。它们藏于山脉、经亿万载,汇聚天地灵气而生的自然美,正是激起古人“爱玉之心”的基础。同时,由于玉石的难得和稀有,也使之成为古代王公贵族彰显权力、地位、财富的标志。
商周时期,玉文化发展迅速。玉器不再纯粹用于神秘的天地鬼神祭祀,而是开始与礼乐制度结合,《周礼》中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等记载,这种将用玉礼仪化、等级化的做法,更使其成为古代政治阶层“分贵贱,辨等列”的重要器具。
图 | 山东博物馆“玉润生香——馆藏玉器精品展”展厅
琢玉为器
妙用多多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经过匠人精心雕琢,因“材”制宜的巧妙设计,使玉器之美得以更好地展现,并兼顾了功能性、艺术性和玩赏性等。本不染世俗的玉,也因此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唐宋以来,除了高官贵族,文人雅士乃至普通百姓之间亦逐渐掀起了“藏玉”“玩玉”的风尚。
走下神坛、走向民间的玉器,其礼仪功能衰落,成为世俗珍玩,开辟了更加精彩的世界。沉淀岁月的仿古器物,寄托着悠悠怀古之情;高雅脱俗的文房精品,装点着墨香书房的风韵;清绝无双的玉雕陈设,凝结着古人高级的审美情趣;风格独特的异域玉器,见证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各式各样的玉,皆有妙用无穷。
至明清时期,玉文化发展更为繁荣,玉器的器型、题材、纹饰等皆有新的突破。当身价不菲的玉,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选择玉器,便也选择了一种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
比德于玉
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古人根据玉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为其赋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玉器既代表了吉利祥瑞、平安福佑、富贵荣华等寓意,同时又是谦谦君子、品德高尚的象征。
图 | 青玉松竹梅洗 山东博物馆藏
中国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玉德”理念始于西周,最早见于管仲的“九德”说。而后,孔子从“玉”的质地、色泽、声音、瑕瑜、器形等自然属性与君子的道德操守相比附,进一步阐述了 “玉”和“君子”的密切关系,将“玉”道德化,“君子比德于玉”的理论创立,奠定了玉文化的核心理念。
君子佩玉自勉,文人陶冶情操。玉文化所承载的高尚道德观念和深厚人文寓意,促使几千年来的“尊玉之风”长盛不衰,玉器始终贯穿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图 | 古代书房场景复原 山东博物馆“玉润生香——馆藏玉器精品展”展示
一件件玉器,映天地钟灵、融文人风骨、述千古文明。有人爱那自然天成的温润质朴,有人惊艳于它巧思雕琢后的精致美丽,还有人为其内蕴的古老文化而心折不已……走进山东博物馆“玉润生香——馆藏玉器精品展”,欣赏琳琅满目的精美玉器,一窥古人的爱玉之因!
「观展信息」
玉润生香——馆藏玉器精品展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二楼9-2号展厅
来源:山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