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二镯三牌,这是玉器收藏的金科玉律。无论商家怎么炒作,这句话如金科玉律一般不可动摇,牢牢占据着商家和玩家们的心智。那么,为什么器皿件排在第一位呢?料子要求高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要求就有点过分了。玉雕器皿件的料子,既要大,又要好,和上面的要求也是一样的,非常过分。大的料子,首先就数量少,尤其是籽料,每一件大料的出现,对于和田玉圈子来说都是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这样的事件一年也未必能听到一次。其次,大的料子,瑕疵也多。山料虽然出大料,但是裂多,水线多,杂色多,窜色严重,颜色不均匀,需要分切,切着切着就变成小料了。所以,又大又好的山料,极难出现。偏偏器皿件对于料子的要求又特别高。体量大自然不必多言,关键是玉质还得好。器皿件的料子只要稍微有点毛病,就一目了然,完全暴露了出来。尤其是薄胎器皿件、造型简单素净的器皿件,料子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能不能成器。
稍有瑕疵的料子,都会在器皿件上格外显眼。另一方面,藏家对于器皿件玉料的瑕疵,包容度是非常低的。所以,用来做器皿件的玉料,要求是极为严苛的。玉料浪费大玉雕是做减法的艺术。有些玉雕减得少,有些玉雕减得多,器皿件就属于减得特别多的那一类。掏膛就要去掉相当多的玉料,壶、瓶之类有耳和提梁的器皿,又要减掉外围很多的玉料。所以,器皿件的玉料浪费很大。如果按照克重来计价,那么器皿件的克价一定是偏高的,因为器皿件最终保留的克重,可能是牺牲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玉料的结果。工艺难度极大和其他题材比起来,器皿件的制作难度无疑是最大的,仅仅掏膛这个步骤,就把很多治玉者挡在了门外。以前学玉雕,考察学徒们能不能出师的标准,就是做一件器皿件,能把器皿件做成咯,做像咯,就能出师。由此可见,器皿件的制作是对玉雕技艺要求最全面的一项。很多的器皿件,还需要掏活环,需要雕刻纹饰,需要做薄胎效果,需要制作瓶盖……每一项都是要求高、耗时又费力的活。成品率极低就算是专门做器皿件的行家,也不能保证每一件作品都能如愿以偿地完成,报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做着做着,一道裂出现了,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薄胎器皿件的制作,到最后阶段,需要一点一点把器皿件的胎壁磨得薄如蝉翼,力气稍大,哪怕手抖动的幅度稍大一些,都可能使得砣刀掏破胎壁,前功尽弃。一旦失败,就是不可逆的损失,损失大块玉料,损失宝贵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对于治玉者精神上的打击更加巨大。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想,没有人可以保持淡定。苏州玉雕圈一位专攻薄胎器皿件的老师,曾亲口对我说,掏破了,就是三天不说话。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器皿件可以作为摆件,也可以作为实实在在的器物来使用。玉花瓶可以用来养花、插花,玉香器可以用来焚香、闻香,玉壶可以用来泡茶,玉杯可以用来喝水,还有文房器皿,都具有使用价值。器皿件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也具有审美价值,装点和美化环境,体现使用者的情趣,还具有纯粹的观赏价值,起到陶冶情操、赏心悦目的作用。凝聚的价值大器皿件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它的价值比其他玉器更大。因为凝聚的价值大,也就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收藏主要是为了合理地配置资产,让资产换一种方式留在自己身边,也具有传世的价值。投资则主要看重和田玉的金融属性,起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