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文 徐佳媛 唐浩莹/文在历史的尘埃中,玉器以其温润光泽和深厚文化底蕴,穿越千年,静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玉器世界,探索文物修复的奥秘,感受文物修复背后的“温度”。七年倦勤斋,十年符望阁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
更新时间: 2025-04-01 阅读全文>>世界上玉石种类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和田玉能流行上千年,让中国人如此刻骨铭心? 中国人痴迷和田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大量的真金白银去买一块喜欢的羊脂玉? 在很多人心中,这些问题都是千年未解之谜,冥思苦想多年都未找到答案,今天...
更新时间: 2025-04-01 阅读全文>>良渚文化,作为东亚地区最早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文明之一,其高度发达的玉文化成为中华礼制文明的先声。良渚社会形成了以琮、璧、钺和复杂头饰等为代表的成组玉礼器系统,开启了中华礼制文明的先河。良渚文化玉器不仅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更与宇宙观、社会秩序...
更新时间: 2025-03-28 阅读全文>>△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璋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堪称旷世神品的精美青铜器、前所未见的稀世金器、雕刻有繁复纹饰的象牙器……数年前,“再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带给世人无数惊喜。这些造型独特、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吸引了无数世...
更新时间: 2025-03-14 阅读全文>>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C”形玉龙,因体型大、工艺精被誉为“中华第一龙”。2024年,红山玉龙“家族”增添新成员,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发现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
更新时间: 2025-03-13 阅读全文>>和田玉种类丰富、工艺繁多,玉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的玉器爱好者不计其数,对于玉器的热衷,数千年来中国人从未减小。琳琅满目的和田玉市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颜色。精品挂件、把件、摆件、原石、手镯等等,虽然这些都是玉器的经典形制,也是时...
更新时间: 2025-03-11 阅读全文>>开栏语:据“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出土文物显示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存在密切的互动与交流。”从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到工艺考究的兽面纹青铜尊,从造型奇特的陶盉到意蕴独特的玉器……出土自不同的地区,文物...
更新时间: 2025-03-11 阅读全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追求服装的精美,古人在服装的配件上也颇为讲究。譬如带饰,就是伴随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腰部配饰。先秦时期,人们在穿上衣下裳式的礼服时,会在腰间由里而外系一条革带和一条大带,大带一般用丝织物制成,主要起到装饰作用...
更新时间: 2025-03-09 阅读全文>>“玉器时代”的一体化或统一性是如何体现的呢?费孝通对于“统一性”有一个平易的认识。统一性就是“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是一种交往互动、相互依存,彼此谁也离不开谁的状况。正是在这种长期依存而不自知的过程中,统一性形成了,民...
更新时间: 2025-02-26 阅读全文>>有玉友给我们留言说,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去市场上逛,本想着入手两块碧玉,但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看上的碧玉都非常贵,动辄一二十万起步,同行的几个朋友都说太吓人了,照这情况下去,精品碧玉估计没几个人敢玩了。这些年碧玉的价格突飞猛进,到如今,一个...
更新时间: 2025-02-17 阅读全文>>“化干戈为玉帛”为一则来源于中国历史故事中的成语,比喻使战争化为和平(干戈分指古代的两种兵器,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而藏于甘肃庆阳市博物馆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乍册吾”玉戈,则鲜明地呈现出在3000年前的商朝,如何如润物细无声地“化干戈为玉帛”...
更新时间: 2025-02-16 阅读全文>>商周两代玉器的艺术特征在继承原始社会玉器主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发展。在玉器制作中采用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主要表现手法,使玉器更富于观赏性和装饰性。时代风格表现为崇尚自然,追求真实,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感,在商、周玉器中...
更新时间: 2025-02-14 阅读全文>>玉雕界有那么一种雕工叫巧雕。巧雕,又称俏色雕、巧色玉、巧作玉。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极为相似的词语:巧色和俏色。很多翠友觉得巧色就是俏色。而事实上,巧色与俏色虽有相通之处,却并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巧色就是玉雕师在保留玉料原有颜色的同时,尽量让这种...
更新时间: 2025-02-08 阅读全文>>在玉石鉴赏的世界里,“灯下不看玉” 这句行话流传已久,似乎在光与玉之间划下了一道界限。但事实真是如此简单吗?今天,让我们深入探寻光与玉的微妙关系,解锁玉石鉴赏的独特密码。“灯下不赏玉,月下不相亲”,形象地道出了光线对判断事物的影响。在灯光下...
更新时间: 2025-02-08 阅读全文>>老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之所以无价,不仅因为其是难得的宝石,在于璞玉经过雕琢后可以绽放出比原本更灿烂的光辉,更在于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美德与精神。玉之一物,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
更新时间: 2025-02-06 阅读全文>>1月8日,由许磊导演的电影《问山》正式公映。这部曾在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获得“桐叶荣誉”的影片,讲述了古老村落中的人致力于寻找传说的玉石,而当玉石现世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七年前大理的一个影展上,已故韩国导演金基德偶然看到了许磊的...
更新时间: 2025-01-11 阅读全文>>开合,又作开阖,开即开放,各个物象没有汇合,是发散的;合是各个物象有交汇。山水中的开合由“起、承、转、合”四部分组成。开即起,承是接,转是在承之后作回转,合即是最后的收尾。开合像脉络一样贯穿画面全局,相互照应并呈现出抑扬顿挫、阴阳变换之感。...
更新时间: 2024-12-14 阅读全文>>中国日报11月22日电(记者 赵旭)2019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而良渚文明,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关于...
更新时间: 2024-12-03 阅读全文>>良渚玉璧良渚玉琮良渚文明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良渚文化墓葬陪葬着大量的玉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 文/图提到良渚文化,精美的玉器令人印象深刻。中国人好玉,也常用玉来比喻君子。玉的背后也有着一套复杂的礼仪制度,这也是中国礼文化的重要内容。《...
更新时间: 2024-11-29 阅读全文>>20多年前,上学的时候,每次去潘家园闲逛,总要在摊位上挑两块小子玉,拿回去做标本。虽然都是些几块钱的东西吧,但如果能保留到今天,也能值几百到数千块了。
于是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我便信心满满,以为凭自己的眼力,应该能所向披靡,扫遍世间所有的...
今年是石家河遗址发现70周年之际,“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于2024年2月1日至5月19日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举办。 本次展览由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荆州博物馆、...
更新时间: 2024-11-08 阅读全文>>“先成羊脂后成糖”,是否听到有玉商这样卖力的宣传?其实不需要极端式营销,越来越多的玉友已经接受了糖料的价值。 只不过相比于白玉,不同糖玉的价值划分,就不是那么多人知道了。而怎么选到合适的糖玉,更是需要好好研究一番。你真的了解糖料吗?如果想了...
更新时间: 2024-11-07 阅读全文>>长江——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万年的文化史,众多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物,勾连起长江的古与今。“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推出:“文物篇——镇馆之宝请出列”,通过对长江沿线博物馆“镇馆之宝”、地标性文物古迹等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探访,挖掘长江沿...
更新时间: 2024-11-05 阅读全文>>“这件玉琮,和良渚的玉琮很像哦!”,当我们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时,面对着琳琅满目的文物,这一件小小玉琮,最先吸引了我们的眼睛。因为太熟悉了。官方的介绍是这样的:公元2000-3000年前,青铜时代,高7.9厘米,宽5.2厘米,厚5.2厘米。青海...
更新时间: 2024-10-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