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物档案
姓名:“传国玉玺”
出生年代:当代
尺寸:高14厘米,上9厘米,下5厘米,印面为12厘米×12厘米
收藏地: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被认为是最难索解的唐诗之一,然而却让蓝田玉的美名被世人传颂。
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陕西的蓝田玉以质地温润,色彩丰富而著称,更有说法称著名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
众所周知,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早已遗失,但在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记者见到了馆长瞿金续和他的团队根据文献仿制的秦始皇“传国玉玺”。历史的记载,今人的解读,再加上蓝田美玉,也让这个“传国玉玺”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为什么要仿制这枚玉玺?因为这是对我们蓝田玉最好的宣传。”瞿金续如是说。
流传了千年的传国玉玺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的王朝,秦朝虽然只传承了两位皇帝,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秦王朝都有着至深的影响。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秦代给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虽然秦二世灭亡,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却流传了下来,历经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传至唐代,又经过唐末战乱,五代十国、两宋及元,据说最终随着元顺帝的死亡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此成了千古之谜。在元朝之后,明清两代的史籍中再无关于传国玉玺的记载。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究竟长什么样?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记载,但在《后汉·光武纪》注印《玉玺谱》中是这样描述的:“传国玉玺乃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制,其玉出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云云。”《册府元龟》和《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也有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称皇帝后,丞相李斯取蓝田之玉令玉工制成传国玉玺。宋代李昉等14人编辑的《太平御览》一书中收录的《玉玺谱》中叙述得更为详细:秦始皇时,得蓝田苍玉。命李斯纂文,制为传国玉玺。八面正方螭纽,以鱼虫鹤鳝蛟龙皆水族物刻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或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水苍玉乃蓝田山即下溪水所出,其色白中透绿。而据蓝田学者、《玉种蓝田》一书的作者郗德智介绍,1997年出版的《蓝田县志》收录了三幅传国玉玺印文图,两幅图的传国玉玺印文为“受天之命,即寿永昌”,又有一图为“受命于天,即寿永昌”玺文印记。前两玺文为古鸟篆,后为秦篆。
秦始皇以蓝田水苍玉制作传国玉玺,可能因为周以火德兴国,而秦以水运而得国,取水克火之意。雕刻鱼、虫、鹤、鳝、龙等水族生物,以扶秦之德昌运。可见,秦始皇为了江山永固,可谓煞费苦心。
用蓝田玉复原“传国玉玺”
关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究竟是蓝田玉制成还是和氏璧制成,历史上说法不一。在记者采访中,无论是蓝田当地的学者郗德智还是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的创始人瞿金续都坚定地认为,传国玉玺就是蓝田玉制成。
而据《史记正义》记载:“李斯磨和璧作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韦曜吴书云玺方四寸,上句交五龙,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和氏璧外形扁平,而且中间带孔,这种形状,怎么能制成四寸见方、高三寸的传国玉玺呢?原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也认为还是蓝田玉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在蓝田玉川乡境内,有个叫“印沟”的地方,也许就是传国玉玺水苍玉的出土地。
在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内,记者看到的“传国玉玺”颇为大气,拿起来很有质感,非常厚重,玉玺上以龙居中,正在戏珠,鱼作为最常见的水族生物,被雕刻于龙之正下方,龙之右侧围以鳝和鹤,而左侧则围以蟾蜍和蛟。
“这尊玉玺是我和我们玉雕团队根据《玉玺谱》描述所制作。玺高14厘米,上9厘米,下5厘米,象征九五至尊,皇帝天授,威服四海,印面为12厘米×12厘米,寓意岁岁平安,代代相传,江山永固。”瞿金续告诉记者,传国玉玺文字上有记载,但并没有图例,其实他们也设计了很多款,但尝试了很多次,最终选定了这样的造型,文献资料上只说传国玉玺“八面正方螭纽,以鱼虫鹤鳝蛟龙皆水族物刻之”,但这水族之物如何排列,他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选定了如今这个图案,看上去最为大气和美观。
记者注意到玉玺上并没有雕刻玺文,对此,瞿金续指出:“作为我们馆的镇馆之宝,玉玺更多的作用在于让人了解蓝田玉。毕竟关于玺文究竟是什么内容,其实专家并没有定论,至今也没有封泥之类的东西能说明传国玉玺玺文的内容,所以我们就没有镂刻。”
瞿金续坦言,作为蓝田玉文化的传承人,他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蓝田美玉,让陕西更多一张玉石名片,至于传国玉玺,这块伴随中国历史2000多年风雨沧桑,牵动各朝各代,历经坎坷的国之重器,人们只是期待出现奇迹,让那2000多年来历经沧桑,充满传奇的无价之宝重见天日。
展馆介绍
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
位置: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西安金鼎蓝田玉石艺园内),总面积900多平方米,藏品三百多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特色: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因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一玉多色,质地温润而闻名全国。为了弘扬蓝田玉文化,促进蓝田玉产业发展,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由史前文化开始,以中国历史为脉络,共分四大部分,采用图文与实物组合的方式介绍了蓝田玉文化的辉煌历史、蓝田玉的形成、蓝田玉文化以及现代精美蓝田玉雕作品的展示,为广大群众提供直观了解蓝田玉雕精品艺术平台,为广大青少年学习自然科学、地质科学、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提供服务平台。
交通:导航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石艺园内),公交920终点焦岱下车,距离博物馆约1公里。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
记者手记
蓝田玉文化的“推广大使”
坦率地讲,在此次“宝物映长安”的采访过程中,西安市蓝田玉文化博物馆的“传国玉玺”是让我特别纠结的“宝物”。因为它并不是真的传国玉玺,是今人按照文献记载仿制的。但它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一种遗憾,因为它让我们触摸到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如果真品现存于世,那大概也是在博物馆的展柜中,而绝不会有拿在手中的机会。
关于传国玉玺,很多人都提及一段传说: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使者奉璧具以闻……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进咸阳,秦王子婴自知大势已去,便身着白衣,以颈系俎,亲率群臣献上“始皇玺”,以示归顺。刘邦大喜过望,公元前202年,他称帝建立西汉后,不仅将此物随身携带,还将“始皇玺”正式更名为“汉传国玺”,希望大汉国祚世代相传,“传国玉玺”的称谓也由此而来。
当然,失而复得的故事本就是一段传说,投入洞庭湖中的玉玺即使在今天也不可能打捞上来,所以也有人说,也许早在当年,传国玉玺已被沉入洞庭湖,后来子婴献给刘邦,乃至流传了千年的传国玉玺本就是替代品。
传国玉玺,自它诞生那一刻起,就被人为附加了一层神圣的意义。历代帝王都将其奉若珍宝,视为神圣的象征,得到它,就可以“受命于天”。虽然这传国玉玺没保住秦代千秋永固,但在馆长眼里,这就是蓝田玉的一件藏品,只要承载了蓝田玉文化的推广,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