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摧残的明珠,其灿烂的光芒贯穿着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在人们的心中,玉器是美好与高尚的象征,可以说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们都对玉有种特殊的喜爱之情。
不过玉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品,其背后蕴含的是文化、艺术和历史的无穷魅力。而中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玉器,可以说玉器的出现是远古石器的延续与创新,那么古代的“玉”代表了什么?对于这个疑问,玉自己已清晰地做出了回答:我可不单单是一件简单的装饰品。
本篇笔者就来和您聊聊玉器的历史,进而说说为何从先秦玉器的发展历程,便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中国古代的玉器
什么是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说文解字》
根据上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玉,是美丽的石头,但又不仅仅只是美丽的石头,它在色泽、透明度、声音、硬度及断裂后产生的豁口等方面都具备与众不同的特性。
这也是许慎所说的玉的“五德”,即仁、义、智、勇、絜,当然这五德也可以用在人的身上,对于前四种品德,我们都比较好理解,那么什么是絜呢,这个字的本意只是度量的意思。
白玉渔船
但是和它分不开的是“脩”(同“修”),组为词语就是脩絜,《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也就解释了脩絜的意思,是高尚纯洁,这也更进一步说明,玉所代表的并不是单单的一件物品。
此外,由于玉的这些特性的限制,也表明了并不是所有美丽的石头,都能被称为玉,许慎对此则有进一步的说明,比如说“珉”、“琨”、“碧”等,都能称为石之美者,只不过它们没有人们所赋予的玉的“五德”罢了。
而孔子也曾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所以可以说,玉是石之美者中,被赋予“德”的唯一物品。
玉的功能。
说完了古人眼中的玉,我们再来看看在古人的眼中玉究竟有哪些功能,总的来说,玉在装饰、养生、区分等级等层面皆有着独特的功能。我们先来说说装饰。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宫羽。——《礼记·玉藻》
从上述的记载,我们的得知,古代的君子都是要佩玉的,而且玉佩戴在不同的两边,也有着要求,这也就是说,玉对于古代的君子而言,是必备的装饰品,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君子可以佩玉,而古代的女子也可以佩玉。
对于女子佩玉称之为“环佩”,所以后代也把环佩,当成女子的代称,《阅世编·内装》记载:环佩,以金丝结成花珠,间以珠玉、宝石、钟铃,贯串成列,施于当胸,则说明了古代女子是佩玉的。
西周时期作为装饰品的玉
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到了清代女性佩玉已经逐渐从古代系在腰间,变成了胸前的装饰品了,而现今这种佩戴方法依然在沿用。
此外,玉作为装饰品,其款式和花样也在不断变化,后来经过发展,玉逐渐成为了表现个人性格、装饰、品位、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玉与衣服搭配,从外表上也会让个人形象更加明艳照人。
我们再来说说养生。
(玉可)安魂魄,疏血脉,润心肺,明耳目,柔筋强骨。——《本草纲目》
矿物是中药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而玉作为天然矿产,自然也在古代成为了中药入药的一种材料,根据《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记载,可以得知玉具有安神、疏血、润肺、明耳目等功能。
而《农本草经》则更一步指出: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那么玉的这种养生功能,放在今天科学吗,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玉本身是含有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比如说锌、铁、铜、钠等。
用玉器做护肤
此外,玉还是古人养生防老和炼丹术的主要物品,而在发掘的古墓中,也发现了有些达官贵人在死后入殓时会口中含玉,也说明了古人对玉有着独特的认识。
不过,就现在而言,由于玉的珍贵程度,玉在养生方面的功能则慢慢淡化,而一些化妆品中,我们亦可以看到有些宣传着具有什么什么矿物质,这是不是受到了玉在养生美颜等方面具有特殊效果的启发呢?
说完了玉在装饰和养生方面的功能,我们重点要讲讲周朝时期玉在政治上的功能。
玉背后的等级制度。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礼记·玉藻》
根据上述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周朝时期,天子所带的冕,上面的佩玉是有着明确规定,前端悬垂着十二条玉串,而且这种样式,只能天子才有资格想用。
此外,《礼记·明堂位》亦记载: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也就是说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拥有这些“国之重器”,而玉器作为古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重器,自然只有周天子才是其合法的拥有者,当然这里的玉器更侧重指玉礼器。
玉器作为身份的象征,在当时亦代表着一种等级,不同身份的人自然佩玉也有要求,而且不同阶层的人,不能逾越佩戴玉的礼。
国之重器
《周礼·春官》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也就是说,用玉制作成六瑞,以此来区别诸侯的等级,此处的“圭”就是古代天子诸侯拿的玉礼器。
为了更进一步用玉划分贵贱尊卑的等级,古人还对玉礼器做了尺寸大小方面的规定,《礼记·杂记》记载:赞,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
由此可见,在周朝时期,佩玉是有着严格规定的,而其背后代表的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人佩戴不同色质和形制的玉佩,玉自然也成为了人们等级身份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
上文我们已经讲到了周朝时期玉礼器背后的等级制度,那么在春秋战国时代,玉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而为何从“玉”的身上,我们却能看出这个时代的“礼崩乐坏”呢?
我们先从古墓中出土的玉器特征,来看看玉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不同的特征。
春秋时期的玉。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落,诸侯并起,在这个大背景下,诸侯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铁器也正是出现在此时,并且很快被普及,而最初的铁是用在制造兵器和农具上的。
古代作为装饰的佩玉
正如上述《国语》中引用,则是管仲对于齐桓公说,这里的美金指的是青铜,而恶金指的则是铁,也说明了,在春秋时期,铁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在民众的生活当中,而此时的铁也逐渐被用在了铊机上,以铁铊换下青铜铊,实际上提高了碾玉的效率。
相比较西周而言,玉器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慢慢地转向了以小件为主,而在装饰方面则更加细密化,象征意义也更加明显。
战国时期的玉。
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盛行的胆龙纹眼睛退化,解体成云、谷相杂纹,并逐渐发展为谷纹、蒲纹、乳钉纹等工整规律的几何纹样。——《认识古玉》
从上述引用,我们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的玉器,已经和春秋时期有了不同,春秋时期的玉器在画面上盛行装饰的细小龙纹图样,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慢慢消失。
而在玉的大小上,也突破了春秋时期以小物件为主的装饰品,出现了大型的玉璜、龙形玉佩等,并且一些玉器还具备了神兽的造型,这些也都是春秋时期的玉所不具备的。
战国时期的龙形佩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玉的发展和演变,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玉”逐渐走入了统治阶级中的低层,这也就导致了玉的佩戴,开始冲破了周礼的限制,而在诸侯的佩玉中,我们亦能看出周礼进一步被破坏了。
春秋战国时代最具典型的玉——和氏璧。
(楚)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和氏璧总是绕不过去的存在,因为它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每次和氏璧出现,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和氏璧是楚国卞和在荆山之中得到的一块玉璞,并且决定把这个稀世珍宝送给楚厉王,不过楚厉王的工匠不识货,说和氏璧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结果卞和被砍了左脚,到了楚武王继位,卞和不死心又去献玉,结果又被砍了右脚。
等到楚文王继位的时候,卞和抱着玉璞在荆山脚下痛哭,引起了文王的好奇,于是就去问卞和,而他依然坚持说,这块玉璞是稀世珍宝,于是楚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并且以卞和的名字为其命名,称之为和氏璧。
西周时期的玉佩
此后,和氏璧就成为了楚国的国宝,不过如此珍贵的玉,楚国竟然没有保管好,而被弄丢了,至于怎么丢的,说法不一,在《史记·张仪列传》中提到:(张仪)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有人认为这块被丢失的璧,就是和氏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记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也就是说这块玉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赵国的君主赵惠文王得到了,不巧的是,秦昭襄王也听到了这件事,于是秦赵两国就围绕着和氏璧发生了一系列在外交上的“战争”,而这段故事,我们也比较熟悉,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此处笔者暂不细论。
和氏璧背后的“礼崩乐坏”。
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战国策·秦策》
在刘向的《战国策》中,楚国的“和璞”指的就是和氏璧,而和氏璧也和周的砥厄、宋的结绿,梁的悬愁,并称为稀世珍宝,也就是说在战国时代,不少的诸侯国都是有着自己贵重的“玉器”。
上文我们已经交代了,宝玉是国之重器,而在周礼规定中,国之重器的所有人是周天子,而诸侯是无权拥有的,而作为闻名遐迩、享誉天下的和氏璧,按理来说,自然也应该是属于周天子的。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和氏璧在楚国的出现,到后来的秦赵相争,这个过程中,全然不见周天子的踪影,这种情况如果放在西周时期,是不会发生的事,发现了稀世珍宝,那是得直接给周天子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上的无价的“玉”自然也归周天子。
古代皇帝的玉玺
其实说白了,围绕和氏璧产生的故事,背后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礼崩乐坏”,诸侯国有了贵重物品想的是据为已有,他们已经完全不顾周礼中对玉器使用的限制,而正是诸侯在玉器使用和拥有权上的僭越,也从侧面证明了春秋战国是周天子权威和地位不断下降和诸侯国不断崛起的时代。
结束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的“玉”,并不单单是一件简单的装饰品,它背后更是代表了一种身份、地位、权力甚至是一种等级制度。
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统的秦朝之后,据传还用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不过玉玺究竟是不是和氏璧制作而成,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玉又有了古代王朝中自己至高无上的身份——玺。
而在此后历代王朝的更迭中,玉玺作为帝王身份的代表,一直存在着,这更加为玉的珍贵程度,增添了砝码,而到了清朝时期,玉器的身价被普遍提高,已经有了“古铜旧玉无身价”之说,而现今,玉依然散 发着历史赋予它的神奇光芒。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礼记》、《周礼》、《史记》、《韩非子》、《战国策》、《国语》、《认识古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