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没有从事过工艺美术行业的工作,也没有学习过专业知识,所以判断一件和田玉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和田玉更多地采用内敛的手法,突出和田玉本身的质地和设计的内涵,不易用过多的工艺来修饰。而对于翡翠则更多地...
更新时间: 2024-01-23 阅读全文>>美玉本为天地灵秀之所钟,良工巧加琢磨,堪夺造化之功,帝王万机之暇赏玩玉器以怡情悦性,可谓清贵之福。中国人爱玉。从春秋开始,古人就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玉文化”。商周时期 ,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
更新时间: 2024-01-21 阅读全文>>收藏界有个说法“人养玉十年,玉养人一生”。说玉器是很有灵性的石头,能够与主人产生情感和身体机理上的共鸣。历朝历代受到这种思想认知的影响,人对玉器的痴迷程度趋之若鹜,人人都视玉器为珍宝,将玉石雕琢成器具、印章、或是作为镶嵌用的配饰。所以,李白...
更新时间: 2024-01-02 阅读全文>>在地球上,石头几乎无处不在。而每个古文明几乎都经历过以石头为工具的“石器时代”。考古学者认为,与地中海区域文明发展的“石器、铜器、铁器”三期论不同,中国上古文明在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萌发了一个独特的“玉器时代”。那时在中国的土地上,渐...
更新时间: 2023-10-27 阅读全文>>玩玉过程中,“养玉”是一个相当重要步骤。将一块好玉的美丽保留住,玩的过程才会越来越美妙。让玉保持干净、清爽,是最基本的“养”。油润是籽料的一大特色。很多人也喜欢“以油养玉”,常把玉用油擦擦,或者在手上、脸上蹭油,但是这些油脂也很容易吸附浊质...
更新时间: 2023-10-26 阅读全文>>和田玉市场能繁荣上千年而经久不衰,有很大的一种原因是,很多人认为玩和田玉不仅是一种高雅的爱好,更是一种修身养生之道,玩玉之人更容易身体健康。更有人说,玩玉具有促进长寿的作用,经常玩玉的人在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和寿命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群体。那么...
更新时间: 2023-10-25 阅读全文>>在我看来,喜欢和田玉的人,至少要经历以下三重境界,其一是爱而不得门径,始终不得要领,买不到正宗的高品质子玉。其二是初具鉴赏能力,却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几乎堕落成了恋物癖。 第三种极其罕见,是即能够较为通透的了解玉器相关的文化掌故,又能克...
更新时间: 2023-10-24 阅读全文>>又是一年国庆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句话火爆朋友圈。这句话就是:目之所及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而谈及信仰,中国人又习惯将其物化成种种具体的事物。这些蕴含信仰的事物中,和田玉又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句“藏金不如藏玉”,可谓道尽了和田...
更新时间: 2023-10-07 阅读全文>>曾看到一个玉友的个性签名:“不怕买错玉,怕不听忠言,用捡漏来弥补损失,是对自己的最大尊重。”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是一位有故事的玉友,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可能在外人看来,玩玉人不仅高大上,有钱有闲,还是一个增加文化,提升逼格的爱好,其实可...
更新时间: 2023-10-07 阅读全文>>很多人玩玉,都是冲着一点去的,那就是玉能保平安。玉保平安这个“功效”其实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了,说的人多了,信的人自然也就多了。那么,佩玉到底能不能保平安呢?有人对此深信不疑,也有人对此疑窦丛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佩玉到底能不能报...
更新时间: 2023-09-19 阅读全文>>【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玉已经渗入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哲人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俗人知玉为宝。话讲得好,谓之“玉言”;人长得好,谓之“玉人”;合作得好,是“珠联璧合”;婚姻之美,是“金玉良缘”;朋友知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更新时间: 2023-09-09 阅读全文>>天津美术学院 刘永胜教授课件(翟景春整理)一 感知方式对时空的要求与限制 中国人以味、触觉为原型的感知方式羊大为美。美字的本意应是环绕着甘美肥厚之羊的味、触感受,也可用于指嗅觉的芳香,并进而引申到听、视二觉,有美音,闻。以味、触为原型的中...
更新时间: 2023-08-06 阅读全文>>中国人爱玉崇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代,玉器就已经成为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释“礼”(禮)之初意为“以玉事神”,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习俗恰好印证了这一阐释,在一定意义上见证着礼制文明的产生...
更新时间: 2023-07-22 阅读全文>>▲ 黄 卓 绘也许是因为名中带玉,也许是受和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祖辈影响,我喜欢上玉,进而喜欢上和玉相关的文化,迄今也有30多年了。在玉雕界有一种说法:玉石之美,始于天工,成于人匠,臻于文化。除了欣赏玉石的品相、品质,我们还可以从中体味文化、...
更新时间: 2023-07-13 阅读全文>>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没有癖好的人不可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深厚的情感,没有痴念的人也不可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没有天真的气质。癖好和痴念,是对某些人、事、物深度入迷。癖和...
更新时间: 2023-07-02 阅读全文>>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他说,当人到了中年,必定会寻求一些让自己感觉舒适和放松的爱好。而喝茶、关注养生以及收集和田玉往往是他们最钟爱的三大爱好。这句话让我对中年人生活中的爱好和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茶、玉和养生,这三个...
更新时间: 2023-06-09 阅读全文>>宋代服饰文化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社会生活中,玉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材料,不仅用来装饰服饰,而且还起着美化、象征、辟邪等作用。从出土的宋代服饰文物来看,宋代人对玉的使用相当广泛,玉器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更新时间: 2023-05-21 阅读全文>>以玉为美、以玉为贵、将玉比德……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其见证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具有考古学、文物学、哲学、史学、美学、社会人类学等多重意义。研究中国古代玉文化,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
更新时间: 2023-04-18 阅读全文>>陶渊明有一句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或许,这句话很多人同感,我们常感叹日子忙禄,生活琐碎,难得有空闲去读书。而实际上,即使有闲,我们却也难以静下心来,好好去读一本书。读书是一件小事,有人说忙,有人说没时间……云云种种,归根结底,不过...
更新时间: 2023-04-12 阅读全文>>日月形色,天地一瞬,真实与信仰间的流动界限,来自于内心的虔诚。人生须臾,世人皆望获得永恒,此乃最世俗的心念。琢玉成形,造像,以一个具体形象,表现不生不灭,圆融无碍的佛性,给人启迪。菩萨千面,或坐紫竹林中,或提篮溪畔,又或乘骑雄狮而自在行于世...
更新时间: 2023-04-12 阅读全文>>清代《养真集》里有一句话:“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生活的真谛,就是这样,总会被一些特别简单的句子,一语便道破。人生在世,过日子靠的就是那一份好心态。很多时候,笑一笑,你就会发现忧虑困扰其实不过如此。正如塞缪尔所说:“世界如一面镜...
更新时间: 2023-03-29 阅读全文>>中新社广州3月22日电 题:“丝缕玉衣”何以体现以玉为贵的中华文明?——专访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1983年,广州市北郊一座被称为象岗的小山发现了南越文王墓,这一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南越文王墓出土的1000多件...
更新时间: 2023-03-24 阅读全文>>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
更新时间: 2023-03-24 阅读全文>>中国,说是玉之大国不为过,有着多久远的文化历史,就有多久远的爱玉用玉之史。历朝代里,玉都是国宝,然而它远远不止这么简单,还有诸多象征。一种财富和田玉的价值有目共睹,它也成为了大到商界大佬,小到平头百姓家中藏品之一。在对应通胀,股债市萎靡,投...
更新时间: 2023-03-15 阅读全文>>